茶圣陆羽的煮茶酌茶艺术

2021年03月04日

煮茶酌茶,“煮”的关键在于水温的掌握,“酌”的关键在于第一瓢“隽永”。

 

酌茶,即用瓢或勺舀出茶水。其在煮茶之后,是关键的一个环节。当第一煮的水沸腾时,需要用勺舀出浮在水面上的一层(色如黑云母)水膜。这是茶末里的脏物,不宜饮用,一定要倒掉。水还在沸腾着,这时开始酌茶,舀出的第一勺称为“隽永”,茶味道极美。隽指滋味,永指长久。这是一勺开水,一定要留在“熟盂”内,以备作育出沫、饽、花并防止水再次沸腾。其后用勺一一酌到茶碗中,每次舀出的茶汤其味道均不如“隽永”。


 


(1)第一步把水烧开,加入一定量的盐,再放入一定量的茶末。

(2)水的沸腾形态,即水的汽化现象分为三沸。陆羽形象地比喻为“一沸,如鱼目”、“二沸,如涌泉连珠”、“三沸,如腾波鼓浪”。

(3)陆羽十分注意沫、饽、花的孕育和其在茶碗中的均匀分配。在第一沸时舀出一瓢“隽永”之水,以备用来抑制水的再次沸腾以及培育茶汤精华。在酌茶时,要使各碗的沫饽均匀,因为沫饽是茶汤的精华,否则,5碗茶汤的滋味就不一样了。陆羽《茶经》中对沫饽作了详细的形象化描述,并按照薄、厚、细轻分为沫、饽、花三类。所谓沫饽,指的是一层在茶汤面上的浮沫,是茶汤的精华。薄的叫沫,是薄的一层泡沫,像水面的绿苔,像酒杯中的菊瓣;厚的叫饽,是茶滓沸腾时泛起的厚泡沫,像白色的雪;细轻的泡沫叫花,像漂浮的枣花,像水边的青萍。

(4)茶汤沸腾的时候进行酌茶的工序。茶末会随着沸腾的水翻滚。舀入碗中的茶,有沫、饽、花,有茶汤,当然也有茶滓了。

 

陆羽的煎茶法在唐中期就深受诗人白居易、陆龟蒙、皮日休的赞赏,他们都曾专门为此撰写了有关煮茶的诗。

 

唐之后的宋代,由于改变了制茶方法以及散茶的兴起,煮水器皿逐渐改用瓶(铜瓶)了。瓶的口很小,煮水时很难看到瓶内水的沸腾情况,自然无法进行水沸的“形辨”。且唐代茶碾成末的煎煮法在宋代改为了泡茶法。煮茶酌茶之风气渐弱。